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专升本动态 >> 甘肃专升本 >> 文章正文
 
2009年兰州城市学院专升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整理自:兰州城市学院 2008-12-16 10:21:4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组成,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满分20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应考者,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并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
  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一门,它是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等)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导论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功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变革;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谨的科学哲学体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卓越贡献;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当代科技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3、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学习哲学终身受益。
(三)、考核知识点
1、哲学及其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考核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世界的本质,揭示自然、社会、思维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世界的物质性,了解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揭示人类社会不过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状态,明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及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二)课程内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从物质到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三)考核知识点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现代自然科学所提出的“反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有何关系?
3、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能否代替人的思维,成为第二认识主体?
4、科学能否证明世界的物质的统一性,为什么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考核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第二章的逻辑延伸,它的中心容旨在探讨实践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揭示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阐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在内的物质统一性。学习这一章,要重点把握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基础。领会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具体环节。明确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质。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二)课程内容
1、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
1、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
4、实践的合理性及其负面效应。
(四)考核要求
实践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领会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具体环节。明确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质。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第四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在科学的揭示“世界的物质性存在”及其“实践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世界的存在状况”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根本对立,自觉用联系的、发展的从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全面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特别要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明确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理论根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课程内容
1、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2、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系统论及其与矛盾的关系。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对立。
2、“质”、“量”、“度”及其方法论意义。质变和量变及其方法论意义。
3、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系统论与矛盾论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考核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发展的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把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掌握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和一般规律;了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深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线;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掌握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规律;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课程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懂动的反映。反映、建构与虚拟。
3、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5、真理及其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6、价值和价值评价的特点。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的本质:反映、建构与虚拟。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及意义。
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态度。
5、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考核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论的根本特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观和真理观,批判错误的真理观。
第六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的根本观点,是在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等一般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明确历史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的学说;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区别,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明确这一理论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及重大意义;了解人类社会是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这一理论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哲学依据及其重大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2、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3、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4、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5、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6、社会的文化结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及意义。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意义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四)考核要求
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政治、文化、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明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明确科学技术及其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理解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5、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科学技术的不当运用和负面效应带来了微机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于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四)考核要求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性与人的活动的能动性的关系,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全面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掌握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懂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二)课程内容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行为的选择性。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3、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其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历史发展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统一。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以人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四)考核要求
人的本质、了解社会形态、社会进步等基本概念。理解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掌握人类社会进步基本趋势及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什本)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考核要求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经济的涵义。(2)经济学的产生。
2、领会:(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1、识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领会:(1)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
1、识记:(1)物质资料生产的涵义。(2)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涵义。(3)生产资料的涵义。
2、领会:(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3、应用: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识记:社会生产关系的涵义。
2、领会:(1)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的内容。(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的内容。(4)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五)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识记:经济规律的涵义。
2、领会:(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3)经济规律的特点。
3、应用:从事经济工作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户的相互关系
1、识记:(1)生产力的涵义。(2)生产关系的涵义。(3)生产方式的涵义。
2、领会:(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应用:认识和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和意义。
(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领会:(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研究政治经济学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
(八)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考核要求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1、识记:(1)商品的涵义。(2)商品经济的涵义。
2、领会:(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
1、识记:(1)使用价值的涵义。(2)交换价值的涵义。(3)价值的涵义。
2、领会:(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识记:(1)具体劳动的涵义。(2)抽象劳动的涵义。
2、领会:(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应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1、识记:(1)个别劳动时间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涵义。(2)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3)劳动熟练程度的涵义。(4)劳动强度的涵义。(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涵义。(6)劳动生产率的涵义。
2、领会:(1)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识记:(1)私人劳动的涵义。(2)社会劳动的涵义。
2、领会:(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
(六)货币的起源
1、识记:(1)价值形式的涵义。(2)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涵义。(3)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的涵义。(4)一般等价物的涵义。
2、领会:(1)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2)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七)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识记:1、价值尺度职能、价值、价格标准的涵义。(2)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铸币、纸币、通货膨胀的涵义。(3)贮藏手段职能的涵义。(4)支付手段职能的涵义。(5)世界货币职能的涵义。
2、领会:(1)货币的本质。(2)货币五种职能的内容。
(八)价值规律
1、识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领会:(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九)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识记:(1)市场的涵义。(2)市场经济的涵义。
2、领会:(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十)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1、识记:(1)市场机制的涵义。(2)市场调节的涵义。
2、领会:(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考核要求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识记:(1)资本总公式G—W—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领会:(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2)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看,同价值规律的矛盾表现在哪里?(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识记:(1)劳动力和劳动的涵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领会:(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途径。(2)劳动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及资本的本质
1、识记:(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两重性的涵义。(2)资本的本质。(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领会:(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3)剩余价值的涵义。(4)资本的涵义。
(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涵义
1、识记:(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涵义。(2)剩余价值率的涵义。]
2、领会:(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的重要意义。(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涵义。
(五)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识记:(1)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2)超额剩余价值的涵义。
2、领会:(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2)工作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3)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六)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1、识记:(1)资本主义工资的涵义。(2)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涵义。(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涵义。
2、领会:(1)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相互关系。(4)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5)工资的具体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七)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识记:(1)社会再生产的涵义、内容和形式。(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涵义。
2、领会:(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提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重要特点。
(八)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识记:(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涵义。(2)资本积累的涵义。(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2、领会:(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2)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3)资本积累的实质。
(九)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1、识记:(1)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涵义。(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涵义。(3)相对过剩人口的涵义和产生的原因。
2、领会:(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4)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识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
2、领会:(1)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提示的资本主义矛盾。
(十一)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及实质。
2、领会:(1)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及掌握这一涵义的必要性。(2)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十二)资本主义积累和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1、识记:(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应用: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考核要求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识记:(1)产业资本的涵义。(2)资本循环的涵义。
2、领会:(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经历的三个阶段。(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以及各自执行的职能。
(二)产业资循环的三种形式和实现资本循环的条件
1、识记:(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2)实现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
2、领会:(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空间上保持并存性和时间上保持继起性。
(三)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识记:(1)资本周转的涵义。(2)资本周转时间的涵义。(3)资本周转资次数的涵义。
(4)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涵义。
2、领会:(1)资本周转速度同资本周转时间及周转次数的关系。(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识记:(1)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2)固定资本损耗的类型。(3)固定资本的折旧、折旧费、折旧率的涵义。
2、领会:(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3、应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五)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识记:(1)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涵义。(2)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
2、领会:影响预付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3、应用:认识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对于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识记:(1)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2)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3)年剩余价值率的涵义。
2、领会:(1)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2)资本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量及年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3、应用:资本周转速度的理论对加速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意义。
(七)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1、识记:(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2)社会总产品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3)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内涵。
2、领会: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八)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1、识记:(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2)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3)社会秤的两大部类。
2、领会: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的原理,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九)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识记:(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
2、领会: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个实现条件所表明的问题。
(十)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1、识记:(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
2、领会:(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条件所表明的问题。(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三个实现条件所说明的问题。
3、应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实现的借鉴意义。
(十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识记:(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涵义。(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领会:(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必然性。(2)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
(十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识记:(1)经济危机的实质。(2)经济危机的根源。(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
2、领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必然联系。
(十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和二战后经济危机及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1、识记:(1)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涵义。
2、领会:(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形成的原因。(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
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考核要求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识记:(1)生产成本的涵义。(2)利润的涵义。
2、领会:(1)生产成本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2)生产成本范畴模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3、应用: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识记:利润率的涵义。
2、领会:(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3、应用: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识记:(1)平均利润率的涵义。(2)平均利润的涵义。
2、领会:(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2)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4)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3、应用: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识记:生产价格的涵义。
2、领会:(1)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同时,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与价值在质上和量上都有存在差别。(3)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五)生产价格形式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超额利润
1、识记:超额利润的意义。
2、领会:(1)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的变化。(2)生产价格形成后的超额利润是个别图形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
1、领会: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2、应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具有重大革命意义。
第六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考核要求
(一)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1、识记:(1)商业资本的涵义。(2)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3)商业资本的作用。
2、领会:(1)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
1、识记:(1)商业利润的涵义。(2)商业利润率的涵义。
2、领会:(1)商业利润的来源。(2)商业利润形成的途径。(3)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3、应用:商业利润的实质及其体现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识记:(1)商业流通费用的涵义。(2)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的涵义。
2、领会:(1)生产性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和来源。(2)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和来源。(3)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剩余劳动的剥削。
(四)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1、识记:(1)借贷资本的涵义。(2)职能资本的涵义。
2、领会:(1)借贷资本的形成。(2)借贷资本的本质。
(五)利息和利息率
1、识记:(1)利息的涵义。(2)利息率的涵义。
2、领会:(1)利息的本质和来源。(2)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3)利息率的确定。
3、应用:利息体现着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六)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
1、识记:(1)银行资本的构成。(2)银行利润的涵义。
2、领会:(1)银行利润的来源。(2)银行利润获得的途径。(3)银行利润率的确定。(4)银行资本家对银行雇员的剥削。
(七)股份公司、股票和股息
1、识记:(1)股份公司的涵义。(2)股票的涵义。(3)股息的涵义。(4)股东的涵义。(5)股票价格的涵义。(6)股票控制额的涵义。
2、领会:(1)股份公司的产生。(2)股份公司的功能。(3)股票的特点。(4)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5)股票价格的确定。(6)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3、应用: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发展对我国实行股份制经营有什么贷鉴意义。
(八)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
1、识记:资本主义地租的涵义。
2、领会:(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特点。(2)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3)地租和租金的区别。
3、应用: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九)级差地租
1、识记:(1)级差地租的涵义。(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的涵义。(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涵义。
2、领会:(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3)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转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4)级差地租的源泉。(5)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的区别。
3、级差地租理论对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级差收入的意义。
(十)绝对地租
1、识记:(1)绝对地租的涵义。(2)土地私有权垄断的涵义。
2、领会:(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3)绝对地租的源泉。(4)现代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绝对地租的来源。
(十一)土地价格
1、识记:土地价格的涵义。
2、领会:土地价格的确定。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考核要求
(一)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1、识记:(1)垄断的涵义。(2)垄断组织的涵义。
2、领会:(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原因。(2)垄断形成的原因。(3)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实质。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建立
1、识记:(1)金融资本的涵义。(2)金融寡头的涵义。
2、领会:(1)银行业垄断的形成和银行的新作用。(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3)金融寡头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统治的建立。
3、应用:二战后金融资本统治的发展和加强。
(三)垄断价格同价值规律的关系
1、识记:(1)垄断价格的涵义。(2)垄断利润的涵义。
2、领会:(1)垄断利润的源泉和获得途径。(2)垄断价格的制定。
3、应用:垄断价格同价值规律的关系。
(四)垄断和竞争的主要形式
1、识记: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主要形式。
2、领会:(1)垄断不能消灭竞争而是与之并存的原因。(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的新特点。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涵义。
2、领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3、应用:分析二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识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主要形式。
2、领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形式的划分和内容。
(七)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1、识记:宏观经济管理的涵义。
2、领会:(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主要方式。(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主要手段。
3、应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管理调节中,属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调节方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实质
领会:(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及其原因。(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在私人垄断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考核要求
(一)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1、识记:(1)资本输出的涵义。(2)资本输出的形式。
2、领会:(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资本输出的实质及其作用和后果。(3)二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
3、应用: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有效利用发达国家的输出资本。
(二)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国际垄断同盟的涵义。(2)跨国公司。
2、领会:(1)国际垄断同盟产生的原因。(2)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及其在二战后的发展。(3)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很重要作用。
应用:剖析新殖民主义的实质。
(三)资本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1、识记:(1)资本国际化的涵主义与表现。(2)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和内容。
2、领会:(1)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及其特点。(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3)经济全求化的根源。
3、应用:认识资本国际化的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四)国际经济协调与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
1、识记:(1)经济一体化的涵义。(2)地区集团化的涵义。(3)欧洲联盟。
2、领会:(1)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2)实现国际经济协调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组织形式。(3)欧洲联盟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地区经济集团化产生的原因。
(五)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
1、识记:(1)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特征。
2、领会: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六)发达资本主义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识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2、领会:(1)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
3、应用: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看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考核要求
(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1、识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涵义。
2、领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原理分析原因。
3、应用: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原理分析和正确认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势。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识记:(1)食利者阶层和食利国的涵义。(2)财政危机和货币食用危机的涵义。
2、领会:(1)垄断资本主义历史作用的两重性。(2)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3)垄断的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3、应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的实质。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1、识记:(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涵义。(2)联合资本的涵义。
2、领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应用: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历史必然性。
(四)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1、识记:资本主义化的涵义。
2、领会:(1)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2)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社会化表明向社会主义过渡条件逐步成熟。
(五)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和历史过程
1、领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原因。
2、应用:根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原理,正确认识当前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甘肃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陕西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云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贵州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四川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重庆市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海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西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东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河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山东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江西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福建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安徽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江苏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上海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黑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吉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辽宁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内蒙古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山西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河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天津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北京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2008年王氏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雷大贞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2009年高考保送生高校名单
·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香港澳门高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独立学院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本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军事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专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地中高考招生办网站
·青海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湖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浙江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云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辽宁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陕西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吉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福建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山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河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重庆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天津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医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农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历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经济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教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管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工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法学本科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三批)
·军队院校(含武警)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新独立学院名单
·青海省最新独立学院名单